2014-12-06 13.12.19

還沒上學前的小孩偶爾調皮搗蛋但在媽媽能接受的允許範圍,上學後的小孩被老師主任誇獎懂事聽話。

原本乖巧可愛的孩子,這兩三個禮拜的行為舉止卻令媽媽頭痛不解,到底怎麼回事?!

起初媽媽還能耐著性子好言安撫勸導,但是這慈眉善目無法維持太久的.......

後來媽媽的情緒也變得火爆,常常是外婆一手拉著哭哭啼啼的孩子,另隻手撥開正在扁小孩的媽媽手。

然後這幾天,我發現了.......孩子表達能力跟往常有很大差異;

圈圈語言發展這塊區域較同年齡層強,再加上他本身個性較急,除了吃飯快、說話快也意向清楚,

但現在除了急外,還有不停重複句子、放大音量、與過度張力的表現。

 

前陣子爸爸的離開,我選擇對孩子「坦白」,讓四歲多的圈圈提早面對死亡,我了解必定帶給他不小衝擊。

用隱瞞或欺騙的方式,不是正確也不是對孩子最好的方式,至少我是這麼認為。

這一段輔導過程我想我是Do It Best!

即使小孩免不了傷心難過,但後來他都能坦然與我提他父親事情或聊跟父親相處的過往。

只是接著後來忙碌整理搬離原來的居住地,我卻忽略了輔導孩子「搬家」這個過程;

我以為高雄是他熟悉的環境,但卻忘記了:這是媽媽的家鄉,並不是他的。

回到我最初生長的環境,媽媽很快適應了,卻忘記牽著孩子陪著他,忘記他也需要時間去適應。

一直以來圈圈是獨子,除了跟左鄰右舍打交道外,他是獨享爸媽給予的愛與物質。

換了新環境,除了不能消耗過多體力外,身份轉變成大哥哥,做好是應該的,大家關注的焦點全放在最小的弟妹身上。

除了與弟妹們搶玩具,也霸道限制願意給誰玩或不給誰玩,常常無視於大人的勸導或規矩。

即使大人們包容著他剛換新環境情緒較不穩定,做錯事罵歸罵,但是媽媽可就沒這麼有耐性......

於是孩子開始出現了說話時會有不適當張力(例如喘大氣)或是不適當行為(例如突然跺腳)等等行為。

不判斷是否為「口吃」,媽媽我暫歸類外在環境因素影響,可能原因為孩子對環境需求高過於他可以表達的能力範圍,所以造成孩子表達不流暢。

上網查了一下,正視孩子對環境變異產生的影響,我想前陣子我是個失職的媽媽吧!

在我趕著努力往前衝的時候,別忘了回頭等著孩子的腳步。 

*不要刻意注意或糾正批評孩子說話方式(不要刻意提「放輕鬆」「慢慢說」「別急」「想好了再說」)

*放慢自己說話速度

*增加孩子自信心給他較少干擾溝通情境

*溝通時給他充足時間說話

*別將孩子說話行為成為大眾注目焦點

 

陳安儀【五歲的孩子】→ http://anyichen.pixnet.net/blog/post/16463516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圈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